日本的盂蘭盆節,又稱御盆節 (Obon),是日本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,與港台地區的農曆7月14日的「鬼節」相似,都是祖先或亡者靈魂回到陽間的節期。不同的是,日本人會有一連串的活動去恭迎祖先的回來。因此日本的盂蘭盆節更像是與家人團聚相處的節日,很多日本人都會有一星期的假期,回家鄉過盂蘭盆節。
盂蘭盆節與1月的正月和5月的黃金週一樣,都是旺季,新幹線、和機票很搶手,高速公路也很擁塞。
接下來,一起來看看日本的盂蘭盆節於日本文化和傳統習俗有多重要吧!
盂蘭盆節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印度和中國紀念鬼魂的宗教習俗,可以推斷類似的習俗於日本的平安時代和奈良時代於出現,即距今約1,000多年前,並漸漸變成紀念亡者的行事。
有關盂蘭盆節由來的細節,可以於目犍連的故事中找到。目犍連是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,而著名的佛教、道教及民間傳說故事《目連救母》中的目連就是目犍連。故事主要關於目犍連以神通能力來到餓鬼道,卻見其作孽太多的母親受餓鬼之苦。為了幫助母親解脫,目犍連被告知要於7月15日供養十方僧人。最後目犍連成功積下功德,幫母親解脫。目犍連因此開心得跳起舞來,這舞就是盆踊 / 盆踊舞 (bon dori) 的起源。
相對於歷史悠久的盂蘭盆節,現在的日本盂蘭盆節的慶祝習俗有約500年的歷史,對日本人來說,有兩個重要的意義︰第一,回鄉與家人團聚、第二,與大家一起迎接祖先的回來。由於盂蘭盆節意義重大,很多日本公司都會有特別的御盆假期 (obon yasumi) 讓員工可以參與盂蘭盆節,一般是週末再加上8月11日的「山之日」公眾假期。
盂蘭盆節有很多活動儀式和事情要準備,而且日本各地區都有自己有名的盂蘭盆節活動,接下來會逐一介紹。先來看看日本的三大盆踊吧!
阿波舞是日本其中一個最有名的盆踊,其規模之龐大,吸引了不少外國人慕名而來參觀或者參加!
郡上舞出現於江戶時代,有400多年的歷史,是日本為期最長的節日。舞蹈由7月一直到9月,而8月13日至16日是最巔峰的時期,舞者有時有早上跳到晚上,吸引了很多人前往參觀。
有約700年的歷史,節期是8月16日至18日,以「與亡者共舞」為主題,參加者會戴黑色的紗布,隨著既神秘又哀痛的音樂起舞。
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習俗,可能會與公眾的習俗有不同,而一般於公眾場合肇行的習俗如下︰
燈籠於亞洲地區有特別的意義,象徵亡者或祖先們離開,回到天堂。於盂蘭盆節的最後一天,日本有放水燈籠的儀式。最大的放水燈籠活動於廣島和長崎舉行,這也是為了紀念於二戰原爆中逝世的人。
盆踊的本意是慶祝亡者於盂蘭盆節期間能短暫脫離陰間的苦痛,而到了今天已演變成社區活動和與不同社區聯誼的重要活動。舞蹈會因為地區有所不同,舞者一般會穿上着物,於街道或神社的遊行中伴隨音樂起舞。
迎火於8月13日的傍晚進行,以前多於森林舉行,現在也有於民居附近進行。迎火的意義在於以火焰去歡迎祖先的靈魂回來,並指引其回家的路。迎火可以說是盂蘭盆節的開始。
送火是以火光去指引祖先靈魂離開人間的儀式,代表盂蘭盆節的結束。送火一般會於山脊舉行,最有名的是京都的「五山送火」。
盂蘭盆節雖然是與鬼魂的節日,但日本的盂蘭盆節性質其實是熱鬧的節日,是與家人團聚的好時光,也是在夏天,因此同時放煙火也是很普遍。
接下來看看比較私人的家庭習俗
在日本,亡者去世的49日後的第一個盂蘭盆節叫「初盆」,很多人都會特別重視。掃墓是表達對已逝去的人的思念和關心的重要行動。
「精靈馬」和「精靈牛」
日本各地都有以小黃瓜做成馬和茄子做成牛的習慣,意義也因應地區有不同。有些地區會希望先人的靈魂於8月13日騎馬回家,再於16日慢慢騎牛回陰間。有些地區則是相反。也有些是來去都是騎馬,供物則是騎牛與先人一同回陰間。
與其他節慶一樣,盂蘭盆節有很多不同的食物,基本上由於是夏天節慶祭典的感覺,很多都是屋台路邊攤的食物如刨冰、糰子、章魚燒等。也有很多日本人都傾向於盂蘭盆節期間吃素。
日本的盂蘭盆節雖然是與亡者和鬼魂有關的節日,但完全沒有港台地區那種鬼門開,陰森恐怖的氣氛,反過來更像是節慶祭典的熱鬧節日。話雖如此,還是有一些迷信或禁忌預先了解一下會比較好,例如不要去水邊不然會被水鬼抓走、不要在晚上拍照不然會拍到靈異照片、不要於晚上掛衣服、不要偷祭品等等。
日本名地慶祝盂蘭盆節都有不同的時期,但一般都會是於8月13至16日 (有些地區的盂蘭盆節是在7月或9月)。因此如果你於此時期來到日本,可能會看到很多公司或公共服務如銀行都暫停營業。如果你在期間有與日本企業聯絡,可能要等待數天才有回覆。
延伸閱讀︰